汪寅仙和张守智共同附印的曲壶一共有四把:汪寅仙,女,1943年出生于宜兴丁山丁南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作品被故宫博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这些图片不仅展示了曲壶的精美造型和精湛工艺,还记录了汪寅仙大师与张守智教授共同创作的过程和心血。曲壶作为汪寅仙紫砂艺术生涯的一款经典力作,将永远闪耀在紫砂艺术的历史长河中。
竹节提梁壶 特点:乾隆时期宜兴制陶名家陈荫千首创,整体造型仿自竹段,壶嘴塑成三节竹节曲流,壶把为两枝细长竹枝缠扭成提梁式,壶钮亦为双竹枝相扭。图片:曲壶 特点:由张守智、汪寅仙合作设计,汪寅仙独自制作而成。
周荣金,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江苏宜兴艺术家,以其深厚的书画陶艺造诣闻名。他在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了专业的艺术教育,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创作经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技艺闻名遐迩。周荣金在书画艺术上造诣深厚,擅长书法和国画,尤其在紫砂陶刻装饰方面独树一帜。
周荣金,1965年5月生于宜兴蜀山(艺名:壶徒,也称蜀山人)。84年7月开始在紫砂二厂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制作,师从范永良(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得到徐汉棠大师指教。其作品用泥讲究,注重泥料色彩搭配,做工细腻耐赏,构思独到,自成风格。号蜀山人、壶徒。
周荣金,1965年5月生于宜兴蜀山(艺名:壶徒,也称蜀山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壶的价格在6000-8000左右,如果是精品的话,要万元左右。周荣金,1984年7月开始在紫砂二厂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制作,师从范永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得到徐汉棠大师指教。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紫砂壶造型艺术来解读竹子的品质、禀赋和内涵,可以感悟竹子所独有的“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声、影、意、形”这“四趣 ”。此时,竹子的形象已经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含义和艺术品位。例如清嘉庆年间邵大亨的“龙头一捆竹”紫砂壶,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紫砂与竹文化的结合,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通过拓展思路,运用新的装饰手法和创作题材,可以使得紫砂竹型茗壶或其他陈设艺术陶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将竹文化与紫砂艺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紫砂艺术中,以下几款作品体现了竹子的元素和文化寓意:《竹段壶》:这款壶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将竹的高雅与雅致巧妙地融入壶艺中,以竹的品格增添了壶韵的独特魅力。《双线竹鼓壶》:此壶将竹的坚毅不屈赋予新的艺术诠释。